English
【网热点】“双十一”理智看待 小心走进商家陷阱
发布时间:2016/11/7 10:13:03

千龙网综合报道 先涨价再降价、打折,这是每年“双十一”一些网店的惯用骗术,也是消费者上当最多的陷阱。不过,“剁手”前可得擦亮眼睛,今天我们一起看下往年双十一商家的那些陷阱,怎样才能做到理智消费。


【网热点】“双十一”理智看待 小心走进商家陷阱


首先,网购过程要特别警惕虚假广告。不要被卖家秀蒙蔽了双眼,多翻翻买家评论,从“买家秀”中得到商品的真实信息,对比之后再下手。

要特别留意保健品类商品,例如美白、减肥、丰胸、降压等保健品,商家往往会用“好评如潮”、“获得XX验证”等字眼夸大宣传,放大产品效果,严重的还涉及医药广告的不正当宣传。

按照法律规定,除了定做的、鲜活易腐、数字化产品、报纸期刊等不能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权利,其他一般性的产品不满意即可退换。但往往有商家会打出“代购商品不退不换”、“海外代购退货不退税”、“特价商品不退换”、“订金不退”等霸王条款,剥夺消费者退换商品的权利。

网购时还要警惕商家在价格上做手脚。有的商家在“双十一”促销时虽打出半价、优惠、折扣的噱头,却在打折前先提高价格,使消费者误认为享受到了优惠。

此外,还要警惕质量欺诈。比如奢侈品类,不良商家会趁“双十一”的降价机会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使消费者误以为能以合理价格买到正价商品。此类商品往往价格不低,在“双十一”半价狂潮的影响下,单从价格上难以判断真假。并且,商家承诺提供的专柜小票、带产品标识的盒子、袋子等均可以仿冒。

在消费之前,我们也应当看清这些陷阱:

陷阱一:明里打折,暗里抬价

先涨价再降价、打折,这是每年“双十一”一些网店的惯用骗术,也是消费者上当最多的陷阱。去年“双十一”过后,就有一位刘女士打电话反映,她看到自己经常购买的某品牌卷纸由平时的59.9元(23卷)降价到39.9元(23卷),就赶紧囤了一大堆,收货后认真比对才发现原来平时购买的卷纸克数是200克,而“双十一”买的是140克,实际上并没有优惠多少。

陷阱二:假货水货,鱼目混珠

网上不乏品质存疑的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尤其是电子数码产品领域“山寨”产品流行。某高校大学生小王去年“双十一”网购的某知名品牌电脑,刚用半年电脑显示屏就出了问题,想在当地找售后服务,却被告知电脑是仿冒产品。

陷阱三:人气赚够,“特价”缺货

在一些店铺,“特价商品”经常在消费者付款后长时间不发货,而卖家的解释往往是“缺货”“售完”或者“备货不足”。“买一个电吹风,搜到了一个价格最低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还买了些别的东西。等了好几天,却发现到手的东西中没有电吹风,卖家说‘缺货’,主动将电吹风的钱退给了我。”市民小王说,电吹风没买到,买了一堆别的东西,但又不想自己花邮费退回去,只好认了。

陷阱四:低价引诱,运费坑人

有不少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因时间紧张,只注意到促销商品的价格很诱人,却没有进一步注意到了后面标注的运费,“买了一套沙发,价格挺便宜。没过几天,物流公司打电话来让我去城外一个很远的地点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如果上楼还要另外加钱。我怎么可能搬得动沙发?只好自认倒霉。”市民何女士说。

针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网购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

一要购物时选择有资质、正规、信誉口碑良好的正规电商平台。一定要在正规网站上直接下单,不要使用销售商或个人提供的链接,警惕无资质网站的消费陷阱。

二要理性对待经营者的各类促销活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消费,避免因价格便宜盲目选购自己不需要的商品。

三要仔细阅读促销条款。目前部分商家已经展开促销商品的预定,建议选购商品时尽量多了解商品及促销信息,行使好消法规定的“获知权”,做到心中有数。

四要保留好相关证据。针对网络消费的特点,保存好网页中刊登的广告宣传、产品介绍等内容的截图、与卖家沟通的聊天记录、购物凭证等证据,一旦发生消费争议时作为维权证据。

五是收货时要进行确认。消费者签收商品前务必开箱验货,遇有不符情况应当及时与经营者联系,协商处理意见。

北京工商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在“双十一”网购中遇到纠纷,要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可以联系购物网站客服协商解决,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如何才能做到理智消费,这几大关键词解决双十一烦恼:

关键词:网购安全

在网上交易、充值时,切记核对官网地址,以防误入“钓鱼”网站。同时,不要轻易尝试点击卖家通过MSN、QQ或E-mail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链接或图片等,不要轻易支付第三方给你的非所需商品的链接,防止电脑被木马软件操控。

关键词:预付定金

在近年来的“双11”活动中,网上部分商家设置了预付定金制度,以参与预订的消费者购置商品越多成交价格越低为由吸引消费者,致使消费者在不知道参加预订消费者数量与最终成交价的时候预付了定金。然而,商家同时又规定,如预付定金后,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定金归商家。消费者对此应提高认识。

关键词:假冒名牌

目前网络上售假现象仍有存在,部分商家在活动期间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商品,消费者以为自己抢到便宜,实则花钱买了假货。

关键词:低价陷阱

消费者不要被一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迷惑,在低折扣的标价前,部分商品原价可能被动了“手脚”,消费者应理性选择商品,可以去实体店记住价格,然后再和电商的促销价格比较,做到货比三家。

关键词:避开高峰期

“双11”期间,不少快递公司仓库里的包裹堆积如山,存在送不出去的情况。消费者要考虑到快递派送时间有可能会延迟,还需注意在没有收到货的情况下,消费者要留意交易系统自动打款时间。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迟迟没有收到,可以在自动确认收货前3天,联系卖家或自助延长确认收货时间。

关键词:保留凭证

消费者应保存网上商品的图片和介绍,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网页截图、订单信息等资料,以免出现问题投诉时无据可依。

关键词:维权新规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批网购新规对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消费者应主动学习了解相关政策,掌握消费常识及维权途径,出现纠纷可依法维权。

返回列表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 2016 广东凯恒电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00264号